香港企業家、香港商會天津分會會長王甦
22年前,鄧小平南巡講話加快了內地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步伐,也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來自香港的王甦當時雖然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不到30歲的他心里還有一股拼勁兒,南巡講話就像為他點亮的一盞指路明燈,讓他找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開始我就是到天津、北京看一看有沒有什么機會,看過之后,我更加堅信了內地未來的發展潛力。”王甦說。
1993年,王甦與親友投入500萬人民幣,在天津設廠創辦了一家港商獨資公司。現在,公司的總資產值已經高達9000萬人民幣。家在北京,公司在天津的他,如今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內地,談起話來也聽不出什么口音。
對于22年前的決定,王甦干脆地回答,從沒有后悔過。
融合自然而然
講起創業之初的艱難,王甦的語氣顯得云淡風輕。“雖然條件可能要差一點,但其實也還好,畢竟當時還年輕,能夠去拼,只是一心想要把事情做好,并不覺得太苦。”而且,內地為香港中小企業提供的優惠政策也讓王甦的創業之路更加順暢。
香港與內地的融合,在王甦看來,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準備成立公司時,內地的工商、稅務等部門都是王甦從未打過交道的。面對不了解不熟悉的法規政策和程序,王甦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聘請本地專業人員。“遇到困難,就應該去適應環境,找到最便捷的解決辦法。有本地員工的幫忙,磨合過程就變得順利多了。”
在加拿大留學、香港工作的經驗讓他掌握了國際上的最新流行趨勢,引進了國外領先的產品,但最初也難免遭遇曲高和寡的窘境。“當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親力親為,全國各地去跑,一家家去推銷介紹我們的產品。”放棄這個詞似乎從未出現過在王甦的腦海中,“真的沒有想過放棄,公司雖然用了兩年時間才實現盈利,但我心中一直充滿希望,也相信自己的眼光沒有錯。”
正是這份堅定執著的信念支持著王甦,他的公司也從幾個人的小公司,發展到了今日全國近300名員工,總資產值高達9000萬人民幣的規模。雖然他謙虛的否認“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身上所展現的堅持與靈活應變正是成功的敲門磚。
雙倍優勢創雙贏
內地發展迅速,網絡的普及也讓我們看世界更加容易,因此有人認為港資企業在內地的優勢正一點點弱化,一些中小型港資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但王甦認為,“在硬件設施相差無幾、甚至是比不過的情況下,香港幾十年積累的服務管理意識,就成為港商最大的優勢。服務已經成為了競爭的一把關鍵鑰匙。”
王甦說:“很多人不知道,現在有越來越多香港的第三產業來到內地投資,隨著內地生活品質的提高,對服務業的要求也自然提高。除了香港最著名的金融業,港資企業已經進入了內地法律服務、人力資源、房地產管理等各個領域,這些都有著非常大的發展前途。”
在王甦看來,兩地企業攜手合作可以創造更大的發展,“香港各項商業發展相對成熟,是可供內地學習參考的一個榜樣。內地企業通過香港這個踏板可以更好地‘走出去’,同時,港企也能通過內地企業更好地了解內地。合作是雙方面的,香港企業的工作模式可能接近西方一些,兩地有一些不同,但這些不同就成為了雙倍的優勢。”
香港商會架溝通橋梁
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是聯系香港企業和內地的橋梁,作為天津分會的會長,王甦也感到肩上責任很重。
“我們商會主要就是幫助在內地的香港人了解內地、融入內地,提供各種有用服務與商業信息。同時,也為兩地政府傳遞基層信息,宣傳最新的優惠政策,可以算得上是義務宣傳員。”王甦說。
不僅如此,香港商會也支持和諧社會的構建,特別致力于公益事業和香港文化的推廣。近年,商會更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動。
王甦認為,通過商會的活動,能夠加深兩地同胞的了解。他語重深長的說,“每個人生活的環境習慣都可能不盡相同,對于差異,我們應當采取包容心態,不要只看到缺點就揪住不放,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妨放大積極的一面,誤會或許就會少很多了。”(記者劉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