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餐”背后的堅韌與溫情
新華社香港4月24日電 題:“抗疫餐”背后的堅韌與溫情
新華社記者黃茜恬
“先送5份套餐到將軍澳,1份傳統款、4份新款,還有3份傳統款送到上水。”
香港柴灣,冰鮮食材供應公司食嘜的倉庫里,市場部銷售經理唐本文正忙著整理公司新推出的“抗疫餐”的訂單信息,規劃配送路線。
受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餐飲行業陷入寒冬,但在這個有10多名員工的倉庫中,一場春天里的“溫情互助”正在上演。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在困境中放手一搏,大家攜手共渡難關。”唐本文說。
突如其來的新一波疫情
增聘人手、開拓加工生產業務線、加開門市……這原本是這家經營已近20年的公司在去年底定下的發展計劃。
2021年歲末,香港連續幾個月沒有出現本地病例。“當時大家都鉚足干勁,要在新的一年讓業績更上一層樓。”唐本文說。
為此,公司采購了新機器、組建了新團隊、設計了新流程,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今年1月7日起,香港所有餐廳晚市禁止堂食。
“2月中到3月底是最難熬的一段時間,營業額大約減少了50%。”唐本文說,訂單量驟減讓他們措手不及,原本繁忙的倉庫越來越冷清。“想開工,但疫情太嚴重;不開工,則意味著‘手停口停’。”
發愁之際,唐本文也注意到,隨著病例攀升,一些市民尤其是長者擔心染疫不敢外出,已經感染的市民需要居家隔離,如何解決一日三餐讓不少人犯了難。
主意有了!唐本文和同事決定推出“抗疫餐”——按一日三餐的比例分配冰鮮食材,分量足夠一個兩人家庭七天所需,再根據訂單詳情送貨上門,幫助因疫情不能外出的市民解決食材采購難題。
“我們只想著借助‘抗疫餐’搏一搏,闖出一條生路,既是救自己,也是幫助他人。”唐本文說。
“自救”顯韌勁
選定食材、設計餐單、安排人手接收訂單、制定送運方式……“抗疫餐”從構想到真正推出,用了5天時間。
之前做批發生意,客戶都是訂購一定數量的食材,而“抗疫餐”針對的是家庭,因此食品種類及數量均需重新設計與搭配。
唐本文說,他們專門請廚師考慮營養均衡和食物種類多元化來設計“抗疫餐”,包含冰鮮豬扒、牛扒、海鮮及雞蛋等;若顧客有特別要求加購蔬菜類,他們也會協助添加。
“特殊時期,我們盡可能將價錢拉低,努力讓市民吃好點、實惠點。”唐本文說,“抗疫餐”最初的套餐定價基本是成本價,以兩人分量計,7日共21餐收費700多港元。
為了減低送貨人員的感染風險,公司為員工提供包括防護衣、面罩及手套等防疫裝備。為減少與客戶之間的直接接觸,也盡量使用電子支付平臺交易。
“很幸運的是,自‘抗疫餐’推出至今,我們負責運輸的同事都沒有被感染。”唐本文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抗疫餐”順利“出圈”。“最初我們預計每天最多賣出20份,但是第一天竟然就賣出60多份,遠遠超出預期。”唐本文說。
接下來的日子里,“抗疫餐”獲得越來越多關注。老顧客不斷回購,新顧客源源不絕,送貨人手不足一度成為唐本文最大的煩惱。
如今,為了滿足居家抗疫市民們的不同口味,“抗疫餐”的選擇也更加豐富,由最初的一個套餐增加至三個套餐,餐單上還貼心地備注著每一種食材的建議烹飪方法。
疫情是“危”,也是“機”。唐本文說,這次“自救”經歷讓他們積累了抵御風險的經驗,鍛煉了適應市場的能力,這些收獲定將助力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眾手相幫”有溫情
采訪中,唐本文提到一件令他感動的事。
3月初一個傍晚,他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合作多年的客戶,說因為工作原因,疫情期間無法回到香港照顧年邁的母親,希望可以為母親訂購“抗疫餐”,讓老人家居家也能吃好點。唐本文和同事立刻作了安排。
“疫情之下,能夠幫助他人盡孝心,我們深感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他說。
后來,這位顧客再次聯絡唐本文,希望可以給他們捐款,既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也是表達內心的感謝。唐本文和同事婉拒了這份善意,但內心大為感動。
由“抗疫餐”帶來的暖心故事還有很多。不少同行兄弟得知“抗疫餐”送貨人手不足后,自發伸出援手。驕陽下、暴雨中,一個個身影奔赴不同的目的地,送去承載著滿滿愛心的“抗疫餐”。
“幾乎每一位訂購的顧客都會留言或者致電,向我們表達叮嚀和感謝。”唐本文說,“多謝了”“辛苦了”“注意防護”……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卻帶給他們極大的信心與鼓舞。
“這些溫情都反映出香港第五波疫情暴發以來,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唐本文說。
寒冬過去,春日到來。四月下旬的香港,疫情防控態勢向好,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連續數日回落至三位數,餐廳晚市堂食也逐步分階段放開。
看著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向著勝利的方向,唐本文不禁感慨:“挺住、堅持、眾手相幫,就一定會迎來生生不息的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