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武漢密不可分”——港商謝俊明與他的第二故鄉
新華社武漢6月16日電(記者樂文婉)1985年,港商謝俊明因收取生意貨款來到武漢。讓他沒想到的是,原本只打算待兩天,卻在武漢扎根了37年。
謝俊明在醫院辦公室接受記者采訪(6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37年來,謝俊明親歷香港回歸祖國,見證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與武漢市民患難與共、攜手抗疫。而他個人也從籍籍無名的港商,成為香港亞洲醫療集團董事長,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常委、湖北省香港商會永久榮譽會長。
回望來路,謝俊明笑著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是武漢給了我發展機會。”
北上:機緣巧合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一時間,深圳呈現一片繁榮建設景象。嗅著商機,謝俊明北上來到深圳,結合香港物資優勢,做起建筑與裝飾材料生意。
不久后,基建之風刮進內陸。武漢一家房屋開發公司聯系謝俊明購買建材。1985年夏天,他來到武漢,準備待兩天,拿到貨款便離開。
“傍晚時分,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竹床,我還以為武漢容易地震。原來是因為天氣太熱,大家都喜歡晚上在戶外乘涼、睡覺。”談起對武漢的最初印象,謝俊明笑著說,“當時我就想,這么多人敢在戶外睡覺,這一定是座很安全的城市。”
這次旅程中,一位武漢朋友告訴他,有家中外合資企業因外商遲遲未注入資金,即將被吊銷,問他是否感興趣。“我一看,這家企業的經營范圍不僅與我做的生意相似,還能接工程。這種合資企業當時在沿海城市都不多見,我就決定接手。”
次年,他帶著資金從香港回到武漢,在華中地區做起建材生意。幾年后,他嘗試向房地產與酒店業轉型。轉型之路并非順風順水,謝俊明也曾遭遇危機,但好在關鍵時刻有朋友支持,而他也從未放棄。“骨子里,我也像武漢人一樣,越是難,就越想挑戰。”
回歸:扎根內地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時,謝俊明在香港家中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時至今日,依然有兩個畫面讓他念念不忘:一是隨著米字旗緩緩下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時,老百姓自發地夾道歡迎。
香港的回歸,讓謝俊明更加堅定了扎根內地、融入祖國發展的腳步。不久后,謝俊明順應時代潮流再次轉行,開設了內地首家大型民營心臟病專科醫院。
2000年,醫院剛開不久,一位退休工人在醫院大廳將謝俊明拉住。“你是醫院的負責人,你姓謝吧?你建起這么先進的心臟病醫院,我代表武漢市民感謝你。”
“這是令我刻骨銘心的認可。他讓我確定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謝俊明說,就是這樣一個個來自病患的認可,讓他決定全力以赴,專注做好醫療行業。
謝俊明(右一)在醫院里跟兒童患者互動(2019年6月6日攝)。新華社發
建院伊始,醫院就在全國開展“六一愛心行”公益項目,為特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兒免費篩查、減免手術費。截至今年,醫院已為全國多地1萬余例貧困先心病患兒成功完成減免費用的手術。
逆行:患難與共
在武漢的醫院辦公室里,謝俊明在最醒目的位置擺放著武漢市人民政府2020年為抗疫人員頒發的紀念章。“這是我最珍貴的東西。”
2020年春節前夕,謝俊明回到香港與家人團聚,但壞消息接踵而至:他在武漢的兩家醫院發熱門診接診人數逐日增加,武漢將暫時關閉離漢通道。
謝俊明在醫院為抗疫醫護人員打氣(2020年1月30日攝)。新華社發
危急時刻,他選擇“逆行”回漢。直達武漢的航班、高鐵停運,謝俊明便從香港趕往深圳,換乘高鐵抵達湖南岳陽,再乘車200余公里回到武漢。“第二故鄉遭遇困難,我必須回去。”
回漢后,謝俊明將一家醫院的451張床位全部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不久后,另一家醫院又收到托管千張床位的沌口方艙醫院的任務。于是,他過上在三家醫院間“三點一線”式的生活,為一線醫護人員打氣、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安心抗疫。
疫情期間,謝俊明兩家醫院共接診發熱患者8000余人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821人。
回望這次經歷,謝俊明感受最深刻的是溫暖:“社會各界的相互幫助讓我非常感動,香港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手,積極向武漢捐款捐物,還有不少香港市民自發找到我們,送來口罩和感謝卡。”
“我一直很感恩武漢和武漢人民給了我在這里發展的機會。患難與共之后,此生,我與武漢已是密不可分了。”謝俊明說,“我想香港與祖國的未來也是如此。香港與祖國的關系將越來越密切,找準‘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的交匯點,將創造無限機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