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積極進言 為新一份施政報告出謀劃策
新華社香港10月7日電 題:香港社會積極進言 為新一份施政報告出謀劃策
新華社記者孟佳、褚萌萌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本月將公布,公眾咨詢工作自7月16日起展開。連月來,社會各界以參加公眾咨詢會、地區咨詢會或提交建議書等形式,為香港發展建言獻策。
拼經濟、惠民生,是香港社會的共識。
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業內人士認為,香港應繼續鞏固提升三大中心地位。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呼吁香港發揮“超級聯系人”角色作用,進一步擴大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支持國際資本與企業進入香港,吸引優質海外企業納入港股通。
對于促進金融和航運未來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扶持文化和醫學產業等議題,香港山東各級政協委員聯誼總會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議。
香港經民聯提出147項施政建議,包括發展盛事、跨境電商產業、特色旅游等,著力推動“高質經濟”“高質惠民”“高質治理”。
在備受關注的就業政策方面,香港工聯會呼吁推動人手短缺的行業優先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增加職位的吸引力。
解決“住”的問題,是本屆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有市民在李家超和團隊落區訪問時提出,希望重新推行出售公屋計劃,研究優化出售屋村的定價方式、日后補價安排、出售范圍及管理模式。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穎欣關注市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她認為定期為疾病進行篩查、監測是做好“治未病”的關鍵,向特區政府倡議擴大基層醫療篩查服務。
強化自身優勢、發掘新增長點,是香港發展的當務之急。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蘇長榮建議,進一步增強香港原有的優勢產業,突出有差異化優勢的產業,“如果香港能實現金融業多元化發展,就能為自身注入更多新發展動力,提供更多新希望”。
因應內地旅客旅游消費模式的轉變,旅游界人士建議善用香港不同地區的既有特色,打造深度游景點,同時開發新景點,發展“演唱會經濟”及持續舉辦各類盛事活動等。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主席林振升建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打造香港“非遺+旅游”的優質品牌,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大型非遺市集和工作坊,建立非遺基地及景點園區。
基于“一國兩制”下的普通法制度優勢,香港法律界代表就持續增強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競爭力提出了專業意見和建議。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國際雙機遇,是咨詢工作開展以來的高頻詞。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瓊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應加快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善用香港優勢,助力國家發展,同時要提高特區政府的決策效率。
香港總商會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應聚焦推動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特區政府宜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加強配套措施,提升香港對優質人才的吸引力。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李民斌建議,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更廣泛應用。
香港民建聯提出195項建議,包括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加強創科協作,與內地及東盟國家政府商討發展電子商貿,盡快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發展“低空經濟”等。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認為,在新質生產力方面,把握新能源發展機遇,可以使其成為香港未來新經濟支柱產業。
咨詢期開啟以來,李家超多次走進社區與市民面對面溝通,探訪殘疾人士家庭、視察日間社區康復中心、走訪藥房,還在茶餐廳與街坊一起用餐交流。在地區咨詢會上,李家超與司局長們聽取地區人士對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參會者認為,咨詢會的安排非常好,能讓市民及業界實時反映意見,希望新一份施政報告能有突破。深水埗區議員陳偉明說:“行政長官非常務實,對我的建議給予了綜合回應,承諾將逐一聆聽各方意見,并考慮如何將這些建議融入新一份施政報告中。”
截至目前,李家超和團隊已出席約40場線上線下咨詢會。“香港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在這個關鍵時刻需要各界出謀獻策,共同創造更好的香港。”他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