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街道與臺灣、香港社區友好交流——
交流融合 攜手并進
“盡情地唱著我們的歌聲,團結起來相親相愛,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2月2日下午,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街道和臺灣高雄市旗津區組織的“歌聲傳友情 元宵共喜樂”活動中,海峽兩岸100多位居民視頻連線,深情同唱一首歌。
這是兩地社區的第二十一場交流活動。兩地社區交流,始于2016年端午節。第二年7月,中關村街道東里南社區又與香港北角居民協會結對,成了首對京港結對交流的社區。
北京與香港、臺灣高雄,隔山跨海,相距上千公里。因為社區交流,居民有來有往,結下了深厚情誼。“香港過春節吃年糕,寓意步步高升”“老北京人少不了‘自來紅’月餅”“高雄過中秋,一家烤肉萬家香”……每逢傳統節日,居民們都會互訪或“隔空”團聚,介紹傳統習俗,分享特色美食。旗袍秀、詩詞對對碰、非遺制作、中醫養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更讓居民們拉近了心的距離。
除了文化交流,臺港居民還深入社區,近距離感受北京市民的生活:走訪背街小巷,了解疏解整治前后的巨大變化;在居民樓“共享空間”,了解社區居民自我管理模式;走進便民菜站,感受“互聯網+”購物……
“最初接觸時大家比較拘謹客氣,現在相處得跟親人一樣。”中關村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黃宇玲多次訪問高雄旗津,臺灣朋友親切地稱她“黃小妹”。2019年,她和社區居民到旗津區中興里交流,里長郭茂盛一早出海,用新鮮旗魚給他們做魚丸湯,還興致勃勃地邀請他們參觀自家的漁船。還有一回,為了歡迎中關村街道交流團,實踐里的10多位居民提前一天就忙開了,做了白灼魷魚、鱈魚丸、糖心糕等特色美食。截至目前,中關村街道的社區與旗津區全部13個里都有交流互動。
2019年4月,50個香港北角居民家庭來到北京開展交流。偶然間,他們了解到東里南社區正在開展“點亮微小心愿,助飛草原童夢”活動,對口幫扶內蒙古127名貧困家庭的孩子。“我們是一家人,也要盡一份力。”他們立即買了扶貧產品,回到香港后,還為孩子們選購了書包和文具,錄制視頻勉勵孩子們努力學習。
可以停放自行車的“城市舞臺”、結合地鐵站房造型設計的立體廣場、兼顧安全和趣味的道路……這些充滿創意的設計方案,也是京港交流的成果。2019年7月,中關村街道組織了“共HUA中關村”京港青年街區規劃交流營活動。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34名大學生分成10組,對中關村的5個點位開展規劃設計。學生們實地調研、討論、設計、做模型,經常忙到凌晨。“只有深入社區,問需于民,我們的設計方案才能兼具實用性和美感。”來自香港的方子健說。
社區治理是交流的重點之一。中關村街道東里南社區居委會主任曹紅莉在香港交流時看到,社區養老院里,義工陪老人聊天、做手工,低齡老人結對幫助高齡老人。“我們過去更多關注老人的生活需求,今后要在滿足精神需求上下功夫。”曹紅莉深有感觸。高雄精細化城市更新的方法同樣讓中關村街道希格瑪社區居委會主任胡永珍印象深刻,當地居民用說唱方式宣傳垃圾分類,令人耳目一新。受此啟發,希格瑪社區推出垃圾分類主題的小品。
香港北角居民協會主席李莉的女兒,正在清華大學讀研。往返京港多次的李莉發現,北京的藍天越來越多,新建筑拔地而起,既古老又現代。1月11日,“魅力古都·京彩十年”北京城市風貌影像巡回展在北角展出,100多張圖片展示了北京新時代十年的發展變化。看完展覽,70多歲的居民杜先生表示,期待有機會能到北京走一走、看一看。
訪問東里南社區時,李莉發現社區為每家每戶都設置了臺賬,基礎信息一目了然,各項管理井井有條。2023年,香港計劃在全域范圍內建立為社區服務的關愛隊,“春節后我就和紅莉聯系,爭取盡快去北京取取經。”李莉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